泰山架构脱离arm了吗
近期,有关泰山架构的消息指出其已彻底与ARM架构切割,但另一些资料却显示其设计仍根植于ARM技术。据传,华为自主研发的泰山架构和灵犀指令集已实现ARM的独立。
报道指出,华为Mate7 0可能采用基于泰山架构的新款芯片,并突出其摆脱ARM束缚,性能有望超越前代,体现了泰山架构的独立性与创新性。
但另一方面,也有资料显示泰山架构是基于ARM技术构建的高效计算架构,适用于数据中心、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等领域。
ARM架构以其低功耗、高效率著称,适用于处理大量并发任务,泰山架构则在此之上实现了卓越的性能与成本效益。
鉴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,泰山架构是否真正与ARM分离尚未有定论,或许需要华为官方的进一步解释来厘清事实。
灵犀指令集是复杂指令集还是简单指令集
灵犀指令集并非仅仅是复杂指令集或简单指令集,它采取了一种折中的设计理念,融合了两者的优点。在计算机架构中,简单指令集(RISC)与复杂指令集(CISC)是程序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,涉及基本数据类型、指令集、寄存器、寻址机制、中断和异常处理等方面。
指令集架构,即机器语言的指令集合,构成了处理器执行的基本操作。
CISC起源于2 0世纪6 0年代的IBM,最初是为了满足大型计算机的需求,现在也在小型计算机中得到了应用。
CISC的优势在于指令种类繁多,能够执行复杂的任务,简化编程流程,例如处理大量数据只需几条指令即可。
同时,CISC还能高效地管理外部系统,如网络和存储设备。
RISC则通过简化处理器结构,专注于执行常用指令,而特殊操作则通过子程序来完成,以平衡额外的运行时间。
灵犀指令集介于RISC与CISC之间,既不具有CISC的丰富指令,也不像RISC那样极度简化处理器结构。
它可能具备一些复杂特性,例如执行多项操作,但指令数量并不像CISC那样庞大。
此外,灵犀指令集可能采纳RISC在常用简单指令上的优化,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执行效率。
总之,灵犀指令集是一种巧妙平衡复杂与简单指令集的架构,它结合了二者的特性,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指令集设计。